【投資理財】教育金退休金 攢之有道
【經濟日報2011/04/16
╱文/廖義榮(CFP,睿智達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總經理、台灣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理事)】
案例背景
邱先生與邱太太約40歲左右,想規劃子女教育基金及退休金。他們全家年收入160萬,有子女二人,各為8歲與5歲;目前自住房子市值約900萬元,在銀行有180萬元定存,買進台股依現在股價有50萬元, 基金投資約70萬元。
在理財上面他們算是相當自律的,平常就有記帳的習慣,每月也會做定期定額的投資。當詢問到他們為何尋求理財顧問的協助時,他們表示平常他們對各項理財目標,如子女教育基金、退休金準備、購屋等都有準備;這些準備都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,資金分散在股票、基金、保險各種工具上。他們現在的疑問是:「 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規劃方式是否可以達到他們的理財目標?是否有需要做調整的?」
他們的主要目標有二,一是替小孩存一筆教育基金,讓他們在大學畢業後可以繼續唸研究所或是出國留學,金額是每個人200萬元;其次,邱先生夫婦希望55歲退休時,每月可以有五萬元的生活費。
在第一次的訪談中,邱先生問我一個問題,他說子女教育基金跟退休金準備看起來似乎都一樣,都是到時要準備到一筆金額,這二種的規劃到底是有什麼不同?需要注意什麼?
我回答他們:「這二種大不相同,子女教育基金著眼於上研究所或國外留學時間都在幾年以內,因此它是到期就要一整筆錢兌現的概念。
但是退休後生活可能長達一、二十年,甚至更久,是一種每年都要有一筆錢的『年金』概念」。由於退休後多數人已經沒有工作收入,相較之下,要注意的是,退休後資金的安全性,能否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做為退休後的生活費用。
但不管是教育基金或是退休金,都要有風險的觀念。在愈接近兌現的年期時就要愈保守以對。我建議,在倒數五年時, 就要逐漸把資金擺放在穩定的工具,如定存等,不要再承受太高波動,例如2008年金融風暴時,很多人面臨投資資產腰斬的危機, 以免到時財務需求目標無法兌現或得被迫延後。
規劃建議
在第二次見面時, 我向他們解釋敝公司為他們整理出來的理財規劃報告書。邱先生的家庭財務其實都滿健全的,各項財務指標都在安全或良好範圍。針對他們理財方式,我們提供了幾點調整的建議:
1.子女現有保單
邱先生在兩年前為二個子女各安排一張儲蓄險,這二份保單當初是因人情因素投保。 邱太太坦言購買時並沒有想太多。由於保費還要再續繳4年,每月保費又占他們每個月可用月儲蓄額的四分之三,每年領回的生存金對他們來說意義也不大,再者,14年與18年後,保單的現金價值都只有100萬左右,這個金額比起他們到時候所需要的金額來說,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。因此建議他們轉為終身險,省下的保費可做投資規劃,以達到他們儲存子女教育基金的目標。事實上,保險種類有很多種型式,建議投保之前跟保險業務員多溝通。
2. 整合基金投資
邱先生多年來從投顧及幾家銀行購買了多檔的基金,多數是看到報章雜誌的文章,或是理專的大力推薦下購買的。但分散多處, 資訊整合有困難,加上他們夫妻上班工作都忙, 根本沒空管理投資。對他們來說, 由於沒有專人協助,如何管理這些基金是一個頭痛的問題。我們建議,可利用變額年金,單一保單就有數百檔基金可選,不僅有助於資訊的整合、方便管理,透過有效率的管理還可以讓邱先生夫婦儘早達成理財目標。